厦门托育品牌定名“爱鹭托”,吉祥物和Logo标识同步启用
厦门托育品牌定名“爱鹭托”,吉祥物和Logo标识同步启用
厦门托育品牌定名“爱鹭托”,吉祥物和Logo标识同步启用
谢硕章查看黄金杨桃生长情况。夏(xià)海滨 摄
东南网6月26日讯(福建日报报业集团记者(jìzhě) 邱赵胤 见习记者 傅韬旭)初夏的清晨,同安竹坝社区(shèqū)三秀山南麓依旧夹带着稍许凉意,露水还未散尽,芳都杨(yáng)桃园的工人已在果林间穿梭。不久前,农场又接到了一批新的杨桃订单,这让“台(tái)三代”谢东佑兴奋不已。
上世纪90年代,谢东佑的(de)爷爷谢水雄带着台湾黄金杨桃的嫁接枝条跨海而来,在厦门同安种下第一棵试验苗;父亲(fùqīn)谢硕章(xièshuòzhāng)继承衣钵后,将传统果园转型为集采摘、研学、文创于一体的休闲农场;如今,“新农人”谢东佑接过接力棒(jiēlìbàng),将继续用双手延续着这份(zhèfèn)“甜蜜事业”。
“台湾枝”嫁接“大陆(dàlù)根”
颗颗饱满的黄金杨桃,被(bèi)轻轻放入筐内,再整齐(zhěngqí)地摆在仓库的桌子上,仔细挑选出完好的果实,然后用泡沫网套精心包裹,最后整齐地码放进纸箱,准备运给客户……这样的流程(liúchéng),谢东佑早已熟稔于心。
“20多年前,爷爷带着嫁接的枝条跨越海峡(hǎixiá)时,绝不会想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,能种出比台湾更甜的果实(guǒshí)。”谢东佑笑呵呵地说道。
故事要从1966年20岁的谢水雄在(zài)台湾彰化开始种植杨桃(yángtáo)说起。他一心扑在杨桃种植事业上,用心改良品种,一干就是30年,产出的杨桃不仅个头大(dà),口感更是清甜多汁,“杨桃大王”的美誉(měiyù)不胫而走。
机会(jīhuì)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。上世纪90年代,两岸(liǎngàn)交流日益频繁,两岸农业合作更是风生水起。“台湾在农业技术和品种培育方面具有优势,而大陆则拥有广阔的市场,双方可以优势互补、共拓商机。”谢东佑回忆(huíyì)道,谢水雄曾多次来大陆考察,把土壤带回(dàihuí)台湾研究,在验证同安气候环境适宜(shìyí)种植台湾杨桃后,便毅然决定跨海而来。
事实证明,谢水雄的选择是正确(zhèngquè)的。选土地、挖树坑、嫁接树苗,同安竹坝的环境与彰化相似,谢水雄采用嫁接方式培育的黄金杨桃(yángtáo)口感鲜美、甜度高,受到当地消费者喜爱,不仅在同安本地(běndì)销售,还拓展到厦门其他地区(dìqū)及周边城市,成为抢手货。
“杨桃园刚量产(liàngchǎn)时,每天1000斤到1500斤的(de)产量仍供不应求。”谢东佑告诉记者,彼时杨桃园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超过300万元人民币,是爷爷在(zài)台湾年收入的4倍。
“台湾枝”嫁接“大陆根”,结出两岸“融合果”。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(de)成果,不仅为谢水雄带来了(le)丰厚的收益,还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,拉近(lājìn)了两岸民众心灵的距离。
受谢水雄影响,谢东佑(xièdōngyòu)的(de)父亲(fùqīn)谢硕章从小就对农业兴趣浓厚。2009年,47岁的谢硕章跟随父亲脚步,来到厦门接手100多亩的杨桃园。
然而,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。彼时,大陆尚(shàng)缺乏成熟(chéngshú)的运销体系,杨桃主要靠批发商收购,价格被压得很低。在台湾,果蔬运销体系相对成熟,只要农民能种出好品质的瓜果(guāguǒ)蔬菜,不愁卖不出。
谢硕章决定先从源头入手,通过寻求种植技术上的突破,来改变“价贱伤农”的状况。他引进滴灌系统、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(kòngzhìxìtǒng)等先进设备,精准浇水施肥,调节果园环境(huánjìng),还与农业科研机构(jīgòu)合作改良品种。一系列努力后,杨桃品质提升,销量大增(dàzēng)。
为进一步(jìnyíbù)挖掘果园的附加功能,谢硕章又开始思索传统果园的转型之路。杨桃采摘期从9月到次年(cìnián)4月底,剩下近半年时间果园该如何吸引游客?谢硕章决定转型做休闲农业。于是,他在果园搭凉棚、摆桌椅、种樱花树,到了花期满园浪漫,吸引了许多游客;他还(hái)开辟了咖啡烘焙区,用自产咖啡豆制作饮品;此外,他还与厦门(xiàmén)学校合作开展(kāizhǎn)研学活动,让孩子们认识杨桃生长过程(guòchéng),体验农业和烘焙的乐趣。
如今,芳都杨桃园年接待游客(yóukè)超过2万人次,成为同安(tóngān)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。
“新农人”的三产(sānchǎn)融合
以勤(yǐqín)为犁,接续耕耘。
2022年(nián),谢东佑应父亲召唤,从台北来到同安接手家族杨桃园。性格沉稳内敛的他,与热情外向的父亲风格不同,对(duì)果园未来也有着自己的思考(sīkǎo)。
“爷爷靠闯劲,爸爸靠经验,我要靠什么?”在谢东佑看来(kànlái),杨桃产业要实现突破,必须注入全新活力,引入先进(xiānjìn)理念与技术。在休闲农业领域,他积极探索,对杨桃园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,增加了科普的内容,通过(tōngguò)图片、文字、实物等形式,展示杨桃的种植历史、品种分类、营养价值等知识(zhīshí),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(tóngshí),也能学到知识。
为了(wèile)更好地挖掘果园特色,2024年芳都杨桃园与竹坝的研学基地(jīdì)达成合作,将果园打造成课外(kèwài)实践基地。为此,谢东佑不仅钻研了各类种植知识,还自学了咖啡种植、烘焙、冲泡等技能,将自己打造成一位(yīwèi)专业的研学老师。去年,他共接待(jiēdài)了900多名参与研学的小朋友。
尽管人数尚不多,但谢东佑对果园的未来充满期待。“果园不只是生产基地,更是传播农业文化(wénhuà)、推广绿色生活的窗口(chuāngkǒu)。通过采摘(cǎizhāi)体验、农业科普等项目,我们希望让更多人感受到乡村(xiāngcūn)的魅力,共同助力乡村振兴。”谢东佑说。
为了实现三产融合,谢东佑还找到食品加工公司,尝试对杨桃(yángtáo)进行二次加工,制成杨桃酒、杨桃干等农产品,以此(yǐcǐ)提高杨桃的附加值。
在为梦想努力的过程中(zhōng),谢东佑(xièdōngyòu)收获了(le)许多宝贵的东西。“2023年(nián)5月,我参与第二届‘中国乡村代言人选拔赛’,获得了许多同安乡(ānxiāng)亲的支持,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情。这几年,从中央到地方,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台农台企发展的政策,也让我获益良多。”身为台青“新农人”,谢东佑表示,自己将继续深耕同安,将一家三代人共同种下(zhòngxià)的这份“甜蜜事业”,经营得更美更甜,香飘两岸。 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